|
【零售】从零售到物流,“跨界”老王的“双业记” |
【lingshou】2019-1-18发表: 从零售到物流,“跨界”老王的“双业记” 凌晨时分,便利店的理货员从货框内捡出一件件商品,放在空荡荡的货架上,为几个小时后消费者的光临做着准备。就在几个小时之前,这一件件商品在城市郊区的某个仓库经过分拣、运输和配送到达散落在城市角落 从零售到物流,“跨界”老王的“双业记”凌晨时分,便利店的理货员从货框内捡出一件件商品,放在空荡荡的货架上,为几个小时后消费者的光临做着准备。 就在几个小时之前,这一件件商品在城市郊区的某个仓库经过分拣、运输和配送到达散落在城市角落的一个个便利店内。 从生产到储存再到终端面向消费者,每一个环节,商品的流通效率对于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也许只是“仓储分拣”的一个环节稍加改进,就能换来企业流通成本的大幅度节省。 美国《stores》杂志近日预测,2019年零售发展的趋势之一是在供应链端的改革:零售商将继续尝试各种方法,以更快的速度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而满足客户在数小时内交货的需求意味着需要让库存更接近需求。 “怎么样才能在租金高昂的一线城市找到合适的空间对商品高效分拣配送?”便利店行业的老板们在一起也会时不时的讨论这个话题。表面来看,这是一个效率问题,归根到底其实是一个技术问题——由设备代替人工是众所周知的不二选择,但设备从哪里来? 偶然听到这样的讨论,老王内心响起一个声音——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生产商品分拣的设备? 这样的想法并非凭空而来,背后是其从事物流设备制造近20年的经验和底气。 跨界”老王——从物流分拣到商品分拣 老王全名为王正平,近年来一直从事物流自动化设备和零售器械有关的生意,并在常熟创立了江苏浩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后文简称浩智),最近的新项目便是从2013年开始的自动化分拣设备的生产制造。 老王(中)及公司合伙人 据老王介绍,自电商行业近几年的快速崛起,像“双十一”、“春节”这种关键时节点,传统的“人工+机械”的物流仓储方式远不能达到高速增长的电商零售行业需求。而在国内自动化物流系统市场上,国外企业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上具有较大优势,国内企业的研发力度目前还不足够。 正是瞄准这一趋势,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老王带头组建研发团队,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利用本地化的优势逐渐打开市场,陆续为包括顺丰、中通、圆通以及中国邮政等在内的物流企业提供生产自动分拣设备,并步步为营,逐渐提供更细致的定制化服务。 例如,在和顺丰的合作过程中,除了供应螺旋滑槽之外,还为其量身定制了一款装卸车用的伸缩皮带输送机,大大提高了该环节的输送效率。据老王介绍,目前公司的研发部门一直持续不断开发新机型满足其他客户需求,仅在过去2年的时间内,就获得14项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和软件著作权2项。 在物流自动化领域扎下脚跟后,老王开始寻找这一设备可以应用的其他场景。在2018年初,了解到便利店行业对于仓储分拣的需求之后,他决定在物流分拣设备的基础之上,对软件进行重新设计,对硬件进行精细改造,打造一套符合零售业态的商品分拣设备。 与物流分拣不同,快递在前端的包装已经足够标准化,而零售业态商品繁多的sku及包装的非标性,是设备自动分拣过程中会遇到的最大难题。 浩智自主研发的自动化分拣设备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软件研发、硬件测试,他摸索出了一套对于大部分商品的分拣方法论——“对于商品的分拣其实涉及四个系统的联动:即供件系统、分拣系统、下件系统和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的协调作用下,商品从供件系统进入分拣系统进行分拣,最后由下件系统完成商品的物理位置的分类。四个环节之中,位于分拣系统滑槽部分的螺旋线设计对商品的运输速度和运输安全度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即使是像生鲜和瓶装一类的商品,前期如果能够对包装进行简单设计,后期围绕滑槽对硬件进行重新设计,基本可以实现对便利店商品大部分品类的自动化分拣。” 据介绍,虽然与物流设备动辄每小时上万件的分拣效率相比,商品分拣的速度会降下来,但平均来看工作效率也会保持在每小时8000件商品左右,且错分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上下。 与此同时,老王也在心底对各城市的市场情况做着沙盘演练。以北京市场为例,他简单阐述了便利店货品在仓储分拣的一个解决方案。 “以往,很多零售企业会选择面积在5000-10000平米的大型集成仓,囿于房租、交通等压力,给流通带来了很大的成本。而我们可以结合不同类型的场地,化整为零,选择不同规格的设备,利用分散在各区域的500平米左右的仓库空间,设计仓储分拣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我们研发的自动化分拣设备,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可以灵活设定不同规格。以环线自动化分拣设备为例,可以至少满足50家店以上,超万个sku的分拣。据浩智统计,环线分拣机小车运行速度可以达到2米/秒,在运用该设备对商品分拣之后,可以节省70%的人力。虽然目前在供件和下件环节还需要人工辅助,但在可预期的未来,会实现全流程的无人化和自动化。” 整店输出——“便利店硬件”也有了整体解决方案! 在从事物流自动化设备制造之前,老王及其团队一直深耕于满足实体门店的硬件设备领域。 十几年前,中国市场的货架制造市场竞争激烈。尤其伴随着大卖场和连锁超市在国内的兴起,日资、台资企业纷纷抢占先机,国内以上海友光,浙江上虹等为代表的企业也占据一席之地,本土小型制造商想要切入货架制造市场,并非易事。 被忽略的“便利店货架市场”是当时巨头们还未抢占的蛋糕。老王请教了认识的日本朋友,得到了一个结论——“过去50年,日本零售演变经历了百货时代、综超时代、便利时代。对比来看,便利店在中国肯定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和第一家客户山西金虎便利店合作开始,老王带领整个团队对材料、工艺、品控、质检等环节一一精雕细琢,即使货架行业利润率低,但对于不符合品控标准的产品,一律报废。 正是这样用心打磨的产品,让浩智在“便利店”行业逐渐打开了市场。随后,包括罗森、全家和7-11等便利店品牌也陆续接洽,助推浩智进入了国内“便利店货架”领域第一梯队。老王坦言,“从和国内企业竞争,到和日本、台湾厂商竞争,明显感觉到公司发展在不断攀升。” 2012年,从生产货架向周遭延伸,公司开始生产包括收银台、雨伞架在内的其他硬件设施,逐渐为便利店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2016年,与苏宁小店的合作则是又一个里程碑事件。带给了浩智新的机会和挑战。 由于众多便利店品牌和社区小店品牌的数量激增,小型门店在极速扩张的同时也加强了自身的成本控制,也许原来门店前期准备时间需要30天,现在会压缩至15天。工期的缩减给硬件制造厂商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厂商们不仅仅简单提供包括货架,银台,吧台等硬件,还要囊括木饰面、吊顶等装修的部分服务。 顺应这一趋势,公司啃下了这个硬骨头。 2018年,凭借着10人的设计团队、15人的质检团队以及位于全国各地30多个服务点的售后团队,实现了当年为2000家门店输出硬件的服务效率,并获得了超2亿人民币的销售收入。 挖掘新大陆——零售市场需要反复琢磨! 老王说,自己是一个爱琢磨的人。 从做货架到做物流分拣设备,从狭小的厂房到2.5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老王的背后确实是一种“非琢磨不成活”的信念。 这样的信念不仅推动着企业的发展,也侧面反映了中国零售市场的格局变换。无论是便利店货架的快速增长需求,还是以商品分拣为切入点的供应链改造,背后清晰描绘的是中国零售各细分业态或主动或被动的演变。 对应老王及其团队来说,抓住了两次发展契机——2002年前后,外资零售企业销售规模和开店数量保持相对平稳。本土零售,特别是区域零售企业进入高速发展期,释放了设备市场的强大潜力,企业抓住了第一次的机遇,实现了第一次的跨越。 2017年前后,社区商业再次成为资本们关注的热门领域,需要企业不仅要看到产业链前端的增量,还要具有洞察产业链各环节市场发展的能力,才能发现新的大陆。 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商业背景下,面对零售行业花样翻出的新风口和不断涌现的新业态,很多企业不知所措、迷失方向,疑惑下一个市场在哪,下一个机会在哪。但更多时候,不是没有市场和机会,而是我们过于浮躁,没有对市场形成足够的认知和判断。 无论是物流领域还是零售领域,从来都不是互联网式的“百米冲刺”,没有前期的积累,就没有后期的厚积薄发,唯有摸清自身企业的脉搏,观察清楚竞争对手的节奏,才能琢磨出下一步该怎么跑,而浩智,已经准备好了。 零售lingshou相关"从零售到物流,“跨界”老王的“双业记”"就介绍到这里,如果对于零售这方面有更多兴趣请多方了解,谢谢对零售lingshou的支持,对于从零售到物流,“跨界”老王的“双业记”有建议可以及时向我们反馈。 (【lingshou】更新:2019/1/18 17:53:26)
|